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新時代新征程上,思政課建設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必須有新氣象新作為。教育數字化是我國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思政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需要運用數字技術賦能思政課改革創新,不斷提升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以思政課數字化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
思政課數字化是教育數字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提出的現實課題。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為新時代新征程教育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數字時代,運用數字技術賦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一是準確認識思政課數字化發展新趨勢。數字化帶來思政課育人場域、育人資源、育人形態、育人模式的深刻變革,受教育者的知識獲取、能力養成和價值塑造受到數字化生存的深刻影響,成為推動思政課數字化的重要因素,為思政課改革創新提供了強大動能。二是科學把握思政課數字化發展新規律。數字化打破了傳統課堂邊界,拓展教育場域從物理空間到虛擬空間;數字化滿足了個性化學習需求,延伸教學鏈從線下到線上線下融合;數字時代的學習方式呈現碎片化、模塊化、結構化、智能化特征。推動思政課傳統優勢和現代信息技術融合,需提升思政課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三是主動培育思政課數字化建設新思維。數字時代思政課教師要善于運用數字技術這個“增量”,在如何教、怎樣評上下功夫,善于在開發利用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上下功夫,善于在活用虛擬現實技術拓展教學場域上下功夫,善于運用數字技術獲取、分析、挖掘等功能精準分析學情,善于運用精準識別、多向交互、智能推送等技術助力精準思政,增強思政課的生動性和針對性。
搭建教、學、評相統一的思政課數字化資源平臺。數字化能夠在差異化地教、個性化地學、科學化地評等方面發揮獨特優勢。推動思政課數字化建設需搭建教、學、評相統一的數字化資源平臺。一是尊重教育教學規律,打造全方位、立體式的知識資源底座。堅持政治性與學理性相統一、價值性與知識性相統一,全面、系統、準確梳理思政課知識點,講清楚政治性背后的學理邏輯、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講清楚價值性背后的知識內涵、知識結構和知識體系。通過對思政課知識點進行溯源與延展,梳理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建設包括知識解析與素材庫、案例庫與習題庫等數字化資源,構建知識圖譜資源底座。二是遵循學生學習成長規律,構建全要素、全流程的自適應學習路徑。傳統思政課無法滿足教育對象個性化、多元化的學習需求,思政課數字化能為學生的個性化、優質化、自適應等學習需求提供有效支撐,實現“從大眾到分眾”“從被動到主動”的學習方式轉變。思政課數字化資源建設要為自適應學習提供全時段、全場域、全流程的個性化和精準化學習服務,優化資源配置與推送,構建知識學習路徑圖,助力學生將知識習得轉化和內化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尊重個體學習差異,構建學情智能診斷評價機制。通過對學生學習行為和知識掌握情況的差異化評估,利用自然語言處理、數據挖掘等技術手段,智能生成學習成效畫像,及時反饋學習效果,評估學習狀態與預期學習目標之間的差距,助力教師精準分析學情,增強資源智能精準推送,提升教學互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堅持價值性與工具性相統一的思政課數字化育人方式。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數字時代,講道理的場域從靜態到動態,從物理空間到虛擬空間,講的手段和載體實現可視化、可交互。一是注重思政課育人數字化場域拓展。思政課數字化不是傳統思政課資源數據化、流程數據化,而是以場景數字化、過程數字化、內容數字化、能力數字化等為具體內涵的新樣態、新模式。要有效運用AR、VR等技術,推動線上與線下、傳統與現代、現實與虛擬、個體與群體的有效融合,實現思政課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增強思政課的時代感和吸引力。二是注重思政課啟發式自適應學習培養。思政課數字化建設要強化資源智能推薦、智能搜索、智能問答,通過語言大模型自適應學習,滿足學生差異化需求,助力學生生成式習得,培養系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弄懂思政課的學理、道理和哲理。三是注重思政課雙向互動育人模式創新。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參與、相互作用的過程。數字技術打破傳統師生交互的時序限制,助力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探究式、互動式教學模式,全面鏈接、全程參與、動態的、差異化的教學體驗,既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也增強了思政課的鮮活性和共情力。
(本文系轉載,作者系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重慶郵電大學分中心教授)